三伏天“晒背”养生火了并非人人适合
三伏天“晒背”养生火了 并非人人适合
专家提醒,科学晒背才能让身体更健康
小暑刚过,三伏天将至,连日来不少市民通过晒背的方式来“补充阳气、祛寒湿”,各类社交平台中,不少网友分享自己晒背的心得体验……专家提醒,晒背是中医推崇的令血气流通、阴阳相和的一种养生方法,不必放大其功效。此外,一定要科学晒背,进行必要的防晒,才能达到让身体更健康的目的。
观察:市民盛夏晒背为健体
在凤岭儿童公园的一处草坪上,家住附近小区的王女士带着孩子前来游玩并晒背,孩子们在一旁追逐嬉戏,王女士则趴在瑜伽垫上晒背。“听老人说晒背好,最近吹空调太多,试试能不能把体内的‘寒气’逼出去。”王女士说。
小区的屋顶平台也是晒背的好去处。家住青秀区某小区的陈大爷,每天都会到屋顶静静地晒上半个小时。“以前总觉得在太阳底下久待会晒黑,现在才知道晒背对身体好,这几个月下来,感觉骨头都硬朗了,睡眠也变好了。”陈大爷笑着说。
无论是公园的树荫旁、小区的空地上,还是自家的阳台、屋顶,不少市民正享受着晒背带来的惬意。
说法:中医推崇“天然补阳”
“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晒背,是一种好的养生方法,中医把它叫作‘天灸’或‘日光灸’,适合现代人的体质。”南宁市名中医、南宁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罗莎说,现代人常常待在空调房里,吃生冷的食物、熬夜,这些习惯都会导致阳气不足。而晒背是一种非常简单又有效的补充阳气的方法。
阳光的温热之力不仅能让人感觉温暖,还能帮助人们驱散身体里的寒气和湿气。中医常说“寒湿是万病之源”,很多慢性病、关节痛、妇科问题、过敏性疾病等都和体内寒湿过重有关。晒晒后背,能促进身体的气血运行,帮助排出寒湿。阳气充足还能推动血液运行,让血脉畅通,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因寒凝血瘀导致的疼痛、手脚冰凉等问题。多晒背还能增强免疫力,让人更不容易感冒生病。
罗莎表示,中医认为“心为阳中之阳”,充足的阳气有助于心神的安定和舒畅。适度晒太阳可改善情绪、缓解抑郁焦虑。这和西医认为阳光能促进血清素合成、让人感觉开心的观点是一样的。
提醒:部分人群不适合晒背
“晒背虽好,但不适合所有人。”罗莎提醒,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平时容易出现手心脚心发热、盗汗、口干,晒背会加重内热;阳盛实热的人,如正在发烧、口舌生疮、便秘,更不能晒。高血压患者经历高温暴晒会使血压升高,非常危险。有光敏性疾病,如红斑狼疮,或者正在服用光敏性药物的人,晒太阳会引发皮肤过敏,加重病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温暴晒会给心脏增加负担,容易诱发急症。正在接受放化疗的癌症患者、年老体弱的人、孕妇、婴幼儿也不适合晒背。“要是晒背时觉得心慌、头晕、恶心、烦躁,或者皮肤灼痛,那是身体在发出警告,要立即停止晒背,并到阴凉地方补充水分。”罗莎强调。
怎么晒背才科学有效?罗莎表示,首先时间要选好,最好在7时至9时或16时至18时。这些时段阳光温和,紫外线中容易晒伤皮肤的UVB少,有益的UVA多,既能补阳又不容易把皮肤晒伤。季节上,三伏天晒背效果最好,符合冬病夏治的道理,其他季节只要阳光温和也能晒背。
其次晒背时长也有讲究,罗莎建议从5~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至20~40分钟,每周3~5次。地点选避风、空气流通处。晒背的姿势可根据自身舒适度调整,并保持放松。晒前后要补水,喝温水或淡盐水,避免冰饮。晒后一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吹空调或洗冷水澡,补充水分和津液,吃清淡食物,保持心情平和。“如果晒背后觉得困,就小睡一会儿,保持情绪平和,别做剧烈运动,多留意身体反应,就知道自己适合怎么晒,下次好调整。”罗莎表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 精选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