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三方观察丨沉浸式业态正在成为文旅行业的新赛道
沉浸式表演艺术、沉浸式展览、沉浸式现场表演和沉浸式夜游......近年来,沉浸式业态正以压倒性的地位抢占文旅产业的新赛道。这种引发身心体验的文化旅游模式,正在释放巨大的文化和经济能量。
让文化变得可消费、可体验、可沉浸。
2019年,一部名为《长安最长的一天》的网剧走红。三年后的2022年4月30日,Xi安,“长安十二小时”主题街区正式对外开放,电视剧《长安IP与唐文化最长的一天》的内容被注入项目24000平米的空间。与其他主题街区不同的是,“长安十二小时”街区强调的是城市的生活,呈现的是一种有温度、有烟火、与人真实接触、互动、亲密的形态。作为中国第一个沉浸式唐风街道文化体验街区,游客不仅可以沉浸其中,还可以感受到唐代方莉的繁荣。他们还可以探索电视剧《长安最长的一天》中的各种线索,与剧中人物进行深度互动。用项目负责人、Xi安唐仕良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凤龙的话说,“这是一次沉浸式推广和消费升级的行动,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旅游业务结合的典型突破。”
陈凤龙说,在这个主题街区,你可以看到杨贵妃和她的侍女在上元安康踏青台上表演的有着1300年历史的霓虹雨衣舞;在亭子和垂柳的酒庙前,你可以做一个折柳的告别,这是中国离别的诗意表达。此外,全天还有50多场各种类型的演出,你可能会遇到剧中的人物。同时,街区内还有数万件量身定制的道具,在游客用眼睛触摸和看到的地方呈现真实的质感。陕西乃至全国的特色小吃、美食有150多种。最值得注意的是,有200名玩家同时在线,整个项目的24000平方米将作为游戏场所进行全倾斜解读。游客可以选择不同角色的命运,随时体验他们的角色。“从进入‘长安十二时辰’那一刻起,你就从旁观者变成了深度体验的参与者,亲身‘做一个唐任潮’。"
2022年12月,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2年文化旅游三大最佳创新成果中,《长安十二时辰》中唐文化全景展示的创新实践名列其中。”《长安十二时辰》让沉浸式格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表达的新起点,也是第一次成功的探索。未来,内容一定是王道。在唐杰的打造中,包括与时尚国度、潮牌等知名品牌的联合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沉浸体验中,能够为代表未来消费者的年轻人提供最能体现他们内心需求的最活跃的产品。”陈凤龙说道。
用数字语言唤醒中国的文化记忆
2022年春天,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让世界大吃一惊。无论是《立春倒计时》中的“数字科技的分形美学”,还是气势磅礴的《黄河水如何移出天外》,还是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都让我们体验到了中国美学与科技的碰撞,是一场科技打造的民族文化节。“作为一个全场景内容矩阵的团队,我们以跨媒体综合艺术为核心表达。在开幕式的所有环节中,我们都采用了最前沿、最顶尖的裸眼3D技术,在核心观看位置实现沉浸式体验。”北京黑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姜山在幕后说道。
2020年,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一场没有任何文物的“互联网+中的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展览通过整合技术和文化资源,将9个博物馆的近百件文物数字化,形成了一个没有任何文物的数字化体验场,这在文博界尚属首次。本次展览数字媒体的创意方是黑弓公司。“其实在文物漫游的主题下,隐含着一种非线性的观看模式。它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文物展的数字化展览,将文物从学术研究的领域带到了数字化体验的领域,为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了解文物和历史的领域。除了文物的数字化体验,我们还呈现了许多当代青年文化的创作成果,表达了当代青年对中华文明的思考和理解。”姜山说。
2022年,洛阳一部大型沉浸式光影史诗《洛神赋》吸引了游客的目光。基于洛阳的历史文化,运用AR/VR等多种技术,构建了洛阳首个大型沉浸式野外空间。“在这个场域中,观众不仅可以多视角、多维度地观看洛阳尘封的故事,还可以参与其中,成为洛阳五千年历史的见证者,一步步步入不同的时空,从而踏上心灵共鸣的千年审美之旅。”姜山说。“我们希望通过数字转移为大众创造文化体验,用数字语言唤醒中国的文化记忆。”
“沉浸式业态通过打造多元化的文旅产品,帮助城市传播独特的历史文化,甚至可以带动城市、古镇或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复苏,提振消费活力。”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庭说。
沉浸式正在成为旅游业的标准。
2022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可持续回升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交通等消费跨界融合,积极拓展沉浸、体验、互动等新型消费场景。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关于促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发展沉浸式业态”的思路。上海幻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布的《2021年中国沉浸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沉浸行业总产值已达60.5亿元。
政府主动拥抱,企业纷纷入市,大量资本聚集,使得沉浸行业跨界融合成为大势所趋,文旅行业是其最佳归宿。
恒信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创意文旅事业部总经理周红星认为,沉浸感是目前文旅行业的标准,可以让沉浸体验从视觉沉浸逐渐深入到情感沉浸、精神沉浸,甚至灵魂沉浸。此外,C端市场的社交需求也将通过元宇宙技术得到更好的满足。“受疫情影响,Z时代的社交逐渐呈现出更强的互联网特征。C端个体之间的社交、C端与B端之间的社交、C端与场域对象之间的反射角度,成为文旅行业的细分市场和产品再造的重要着力点。”
在周红星看来,产品方面,AR/VR/XR/AR、可穿戴设备、裸眼3D技术等。可以充分应用于文化旅游行业。一些新的娱乐项目,如景点、表演、餐饮、住宿和购物、展览、文化展览等。,包括剧场巡演、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可以在家庭场景中应用,大大升级了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内容和载体。在项目策划和营销方面,这也将促使文化旅游企业进一步将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连接起来,建立新的盈利模式。
卜希庭认为,从横向来看,沉浸式业态是集文化旅游、教育、商业娱乐等多业态门类于一体的城市新业态、新模式。从纵向来看,也是传统文化旅游演艺产业与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相交融的新生态、新经济。“当然,无论是技术决定论还是多交集理论,沉浸式业态与沉浸式更新的融合还是需要以物理空间为载体,以公共文化场景为寄托,才能真正做到双向出行,相互赋能,相得益彰。”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文化旅游行业必须进一步年轻化,以适应新时代消费群体日益旺盛的多元文化需求。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未来的影响》一书中写道:“未来的经济将是体验经济,未来的生产者将是制造体验的人,体验制造商将成为经济的基本支柱之一。”满足身心六感一直是文旅行业的终极追求,而沉浸式业态的无延迟互动,可以让其投资者、创作者、运营者、消费者全程参与,共同创造新的消费模式。旅游行业正呈现出数字化、沉浸化、强社交化、定制化的特征。我们期待更多用心制作的好场景、好内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 精选图集